【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今年8月17日,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赵宋光去世,享年93岁。
赵宋光曾长期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矢志不渝推进中国音乐实践发展。他曾担任星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荣誉主席等职,并获得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赵宋光。
因其一生研究涉猎之广泛、成果之丰硕,赵宋光被学术界称为“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他创立“五度相生调式体系”,建立了区别于欧洲大小调体系的中华民族音乐调式体系;他在音乐领域中关于律学、调式、和声等方面的多项研究,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强大诠释力和再创造力,无论是在精深度、宽广度,还是实用性、开放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不仅如此,他在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天文乃至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从提出“匠哲精神”到发明“平均键”键盘,从创建“立美”理论到提出治理黄河方案……
对于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赵宋光学术思想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少明告诉记者:“赵先生曾以‘鹰与榕’自喻:他像是空中的鹰,以其‘探设’的方法和思想为利爪,抓取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他又是一棵榕树,垂下无数的根,深深地扎入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天资聪慧 文理“通才”
2011年,齐鲁出版社曾推出过一本赵宋光的传记。作者刘红庆将这部作品命名为“耀世孤火”,以此概括赵宋光独树一帜的学术性格与艺术人生。
1931年,赵宋光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开明的文人家庭。他的父亲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宋’,住也,‘光’指湖光山色之光;住在光中,一定会明。”可以说,“赵宋光”这个名字,承载着父母对他的最大祝福。
赵宋光与音乐的缘分,始于10岁那一年。当时,他的小姐姐赵审霅在上钢琴课,他跟着去玩,没想到第一次接触钢琴,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知道后也非常支持,便为赵宋光请了专业的钢琴老师。
从此,赵宋光发奋地练习钢琴,有时能够一口气弹足8个小时。与此同时,赵宋光在其他学科上的天赋也逐渐展露了出来。他很少复习功课,却总能考第一名,因此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绘画、 练琴和练书法。当然,他的早慧也离不开家人的言传身教,例如他的母亲就经常一边做饭,一边向他灌输数学应用题的解法,帮助他培育逻辑思维能力,为他日后成长为文理“通才”打下坚实基础。
赵宋光在欧洲。
1948年底到1949年初,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原本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的赵宋光回到松江的家里后,就没有再返校了。不过,他一直将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人生信条。
那时,赵宋光的表舅在上海开了一家古籍书店,赵宋光借了一批书,渴求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脉络。其中,就包括清代学者陈澧的《声律通考》,这部律学著作可以说是他的“人生之书”,并启发了他后来设计出“律吕式”键盘——一款让不懂五线谱的人也能演奏出美妙乐声的“神器”,又被称为“平均键”键盘。
1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利用这款键盘制作的“平均键”轻便钢琴。次日,《光明日报》又发表了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师生苦战十天制成一架轻便钢琴》的文章,赵宋光与他的“律吕式”键盘一时名声大噪。
满门桃李 星光熠熠
1949年秋,赵宋光先是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一位叫胡世华的老师察觉他在音乐学方面拥有非凡的潜质,在其指点和推荐下,赵宋光通过转学考试,转入燕京大学音乐系,正式踏上了音乐研究之旅。
1952年初,全国院系大调整,燕京大学音乐系被并入中央音乐学院,赵宋光遂转入该院理论作曲系。1954年,赵宋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留校担任课堂翻译。
两年后,文化部派赵宋光出国,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举办的“音响师训练班”进修。在这一年中,赵宋光看了几十部歌剧,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57年7月,他拿到结业证书回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他的创造力仿佛被激发出来了,除了日常的教学,他在律学与和声学的基础上,设计出《和声方位图》,将大和弦与小和弦连缀成网,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人把两者放在一起研究。
赵宋光在研究曾侯乙编钟。
同年,赵宋光还撰写了《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从“概念”到“调式结构”,再到“音阶性格”,最后到“转调”,对中国传统戏曲与民歌的调式进行了全面梳理。1964年,这部研究专著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进入而立之年后,赵宋光的音乐思想进一步成熟。他的《艺术概论》《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试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性》《关于器乐塑造形象的几个问题》等重要作品,都发表在这一时期。
作为教育家的赵宋光,在研究之余还培养了一大批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等拔尖人才。谭盾、郭文景、叶小纲、陈其钢、瞿小松、刘索拉、张丽达、张小夫、苏聪、周龙、陈怡、艾立群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可谓满门桃李、星光熠熠。
其中,苏聪1988年凭借为电影《末代皇帝》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大奖;谭盾1999年携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2001年又以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而陈其钢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的曲作者,并参与了歌词创作。
躬耕“星海” 传播新风
1984年,赵宋光应时任广州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寒光之约,离开了中央音乐学院,南下出任广州音乐学院院长。
《赵宋光文集》。
1984年12月2日,广州音乐学院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作为星海音乐学院首任校长,赵宋光宣读了题为《时代的号手,大众的知心,民族的先觉》的献词,在他看来,学校取“星海”为名意义非凡,意味着全体师生将矢志不渝地坚持冼星海开创的音乐教育事业,坚持跟人民大众贴近的、重视民族音乐的、研究民歌的方向,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音乐理论和教育体系。
在此期间,赵宋光积极申报“岭南音乐文化研究基地”,创建“传统乐种研习系”,还创建了“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他坚持办学风范和地域文化生态相协和的理念,一直被后继者所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赵宋光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编写工作,这项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见证了他从北京迁往广州生活的经历。由他亲笔撰写的“音乐”这个词条,被放在了卷首的位置上。
1990年,赵宋光成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任期内,他曾策划组织了第五届“羊城音乐花会”,这是当时中国南部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活动之一,在业界素有“北有哈尔滨之夏,南有羊城花会”一说。他还组织了四届广东省文艺创作最高奖——“鲁迅文艺奖”音乐奖项的评选工作。
1995年,省音协换届改选后,赵宋光回到星海音乐学院执教。当广东在番禺小谷围岛上建大学城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后,他极力敦促学校完成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进驻大学城的申请。
退休后,赵宋光依然笔耕不辍、思考不止。2019年,已是88岁高龄的他还出版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中国音乐形态研究与阐释》。在他看来,中华传统音乐的构建是一件大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要强调生产力,还要花精力研究它的结构与核心。
《中国音乐形态研究与阐释》。
据王少明估算,赵宋光93年的人生中,从事文艺研究长达69年,占去接近3/4的时间。尽管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摸索,但赵宋光并不感到孤独。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走下去,同道者会越来越多。通过音乐、哲学等各个学科,我还是可以和五百年以前、一千年以前、一千二百年以前、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人对话。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