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依然闪耀

发布日期:2024-02-06 06:32    点击次数:163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依然闪耀

李宗伦

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俄罗斯人与前苏联系列文章第5篇

编者按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俄乌战争可以说是2022年影响全球的头等大事,而1990年代发生的苏联解体又是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入研究俄罗斯与前苏联“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可以做为理解当今俄罗斯内政外交的一把钥匙。为此我们再次邀请旅居俄罗斯多年的李宗伦先生为我们撰写了题为“俄罗斯人与前苏联” 的系列文章,以每天一到两篇发出的形式和广大读者分享他的观察与思考。

李宗伦

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依然闪耀

俄罗斯人与前苏联系列文章第5篇

90年代初期,我刚到俄罗斯的时候,一直在寻找我心目中“熟悉”的“苏联”。当年批判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时候,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苏联是“卫星上天,红星落地”。所以我到了莫斯科第一件事就是去红场看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当我看到这些红五星在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上高高耸立,安然无恙,并没有“落地”时,不知为什么,我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至今30多年过去了,克林姆林宫的红星一直没有熄灭,依然闪耀着红宝石一样的光芒。在沙俄时期,克里姆林宫红墙上的塔楼顶端都是双头鹰,还有各种造型的风向标之类的装饰物。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刻决定要以某种革命的象征物来取代沙皇的国徽,但由于内战和忙于国内的基本建设,加之经济状况等诸多原因,这个计划一直没有执行。所以“双头鹰”在克里姆林宫红墙的塔楼上侥幸“苟活”了十几年。

直到1935年,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带有镰刀锤子标志的五角星在克里姆林宫塔楼上把双头鹰替换下来。1937年,经过技术改进的红星,又取代了1935年的过于庞大和沉重的红星,重新安装在克里姆林宫的五个塔楼上。这些经历了87载春秋的红星,每颗重达1吨,是用特制的红宝石色的合成玻璃材料镶嵌而成。这种高贵的“红宝石玻璃”,只能用在最重要的地方。除了红场的五星外,我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列宁纪念馆里见过。这是用大片的“红宝石玻璃”制成的一个俄罗斯的红色地图,显示着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形成了“全国山河一片红”。这种高贵的红宝石玻璃,发出的光绝对不像普通玻璃一样直白刺目,而是一种幽暗,高贵的红光。可见苏联的工人阶级对自己当家作主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倾注了多么挚爱的心血。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在当时已成为苏维埃国家的象征,成为照耀世界革命的灯塔,成为苏联人民心中的明灯和主心骨。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人坚信,只要红星在,莫斯科就在,苏联就在。1941年11月7日,红军战士就是在克里姆林宫红星的照耀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阅兵式,直接开赴前线,英勇抗击侵略者。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带着无数人美好的梦想和无尽遗憾,带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轰然倒塌。在与世界的另一极有关社会制度孰优孰劣的竞争中,在军备竞赛的“冷战”中败下阵来。美国在打败苏联这个最大的敌手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打垮了苏联就大功告成了。得意洋洋之余,对自己的手下败将采取了错误的政策,继续打压,制裁,孤立,以“剩勇”而“追穷寇”,摆出“落井下石”态势,企图把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彻底打回到原点。殊不知俄罗斯这个民族是吃软不吃硬的,也许当时的美国领导人对这个欧亚大国缺乏了解。试想,如果苏联解体以后,美国采取另一种“怀柔”政策,实现自己的“诺言”,以朋友的姿态,帮助这个失败的对手恢复经济,让苏联人民真正尝到资本主义的甜头,彻底把俄罗斯拉入自己的“阵营”里,那么有可能俄罗斯真的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了”。这在当时不是没有这个社会条件和可能性的,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俄罗斯对美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和期待。甚至有人提出聘请美国的一位资深经济学家,担任俄罗斯的总理,用美国的“先进经验”彻底改造和重建俄罗斯的社会,让俄罗斯人们过上他们向往的“自由民主”的富裕舒适的生活。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人们多次接受给国家带来“强盛”的外族人,留里克王朝的维京海盗,德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格鲁吉亚的斯大林……俄罗斯人不在乎是哪国人,是男是女,只要能治理好国家就行。然而,美国的领导人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害怕帮助俄罗斯强大而“养虎为患”吧。美国人一贯的“背信弃义”的戏码,在苏联解体后又精彩上演了,俄罗斯的经济滑向崩溃的边缘,和西方“接轨”的金融寡头控制了政府,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连年的车臣战争,使本来就支离破碎的苏联面临更大的分裂。这不是俄罗斯人想要的。西方美丽的承诺在哪里?俄罗斯人已失去了耐心,他们开始醒悟,继而愤怒了。空前的反美情绪,使俄罗斯人民和各政党团结起来,他们在呼唤一位拯救俄罗斯的人。普京则是在这种政治气候下“横空出世”的。在俄罗斯人看来,他成了苏联解体以来,第一个敢于与美国说“不”,而震撼崛起的一位“民族英雄”。普京“反美”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重新审视“苏联”,重振苏联的大国雄风。自此,苏联的“幽灵”就一直伴随着磕磕绊绊前进的俄罗斯。前苏联就像一面镜子,随时修正着俄罗斯前进的方向。

俄罗斯人对苏联的疾风暴雨式的“全盘否定”狂热过去之后,经过冷静的思考和沉淀,得到一个结论。俄罗斯人可以在世界面前引为自豪和骄傲的“成就”,居然大都来自前苏联,苏联之所以能作为世界的一级存在,除了有强大的核力量外,还因为他有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意识形态,有完全不一样的领导人,否定了民族的“英雄”,就是否定了自己。把苏联“保留”在俄罗斯,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对手,那个曾经的苏联依然存在,俄罗斯还不是一个被打垮的没有还手之力的二流国家。俄罗斯人是要脸面的,可以吃的差一点,穿的差一点,但自己的国家要在世界上有地位,当个俄罗斯人很自豪,扬眉吐气。俄罗斯政府非常了解人民的这种心态,于是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前苏联的优长,尤其伟大的卫国战争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俄罗斯青年一代中极力的发扬光大。通过这条“纽带”,把俄罗斯的几代人联系起,消除“代沟”,统一意志。事实证明,俄罗斯政府的这一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普京的引领下,俄罗斯逐渐从地上爬起来,对外重新树立大国形象,依仗苏联时期留下的军事老底儿,在国际上展现大国担当;在国内大胆解决那些苏联留下来“硬核”问题,如对于斯大林的大清洗、大迫害,卡廷森林事件,阿富汗老兵问题等等,都给予明确的结论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背历史十字架,使政府赢得民心。在与俄罗斯人的长期接触中,我发现大部分俄罗斯人对苏联并不反感,反而为苏联曾经的辉煌而骄傲。大街上,穿着СССР的T恤,戴着镰刀斧头帽徽的人随处可见。俄罗斯人对原苏联的“辉煌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对斯大林领导的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充满骄傲和自豪。

现在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想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了,况且在苏维埃时期又那么多令人恐怖和残酷的事件,至今回忆起来还让人毛骨悚然。对此普京有一句话,“回到苏联是可悲的,忘记苏联是可耻的。”这代表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态度。俄罗斯人经常会被外国人问:你觉得是现在好还是苏联时期好,大多数俄罗斯人不会马上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可见他们既不愿意当“可悲”之人,更不愿意做“可耻”之人。

普京找回了俄罗斯人丢失的面子,使俄罗斯人再次认为他们又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了,俄罗斯重新回到“世界大国”的行列,这正是俄罗斯人所期待的,而普京把这一切给了俄罗斯人。最近有一个词汇,在俄罗斯成为“网红”,那就是:“后苏联时代公民”。这是一些对前苏联极为怀恋的俄罗斯人,其中包括许多政府高官。这些人仍然以自己的国家曾经叫“苏联”而骄傲。因为每一个民族都要找到一个“骄傲”的理由,解体多年后,俄罗斯人惊异的发现,他们值得骄傲的“理由”居然很多是来自前苏联。

俄罗斯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美国逼出来的。特朗普也曾用这种办法对付中国,这只能加速中国的崛起和民族的团结。我想,叶利钦这位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抱有极大幻想,下决心要把俄罗斯改造成“民主社会”的人,在众多的接班人中选择普京,是否也是一种对他过去的政策的一种“悔悟”呢?是美国的“短视”和错误的对俄政策,以及长期以来的冷战思维,把俄罗斯又逼回到美国的对立面,逼出了普京这样一位因反美而广受爱戴的总统,逼得受到制裁的俄罗斯官员无比自豪,逼得俄罗斯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利用“前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逼得克里姆林宫的红星,这个苏联的标志物,从已经黯然失色变得再次明亮闪耀。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俄罗斯人苏联俄罗斯前苏联克里姆林宫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